近日,隨著跨國制藥巨頭(MNC)的一季度財報陸續公布完成,營收TOP10數據正式出爐。
數據來源:公開數據整理(點擊查看大圖)
在面對專利到期、市場同質化競爭和政策環境等諸多壓力,MNC們的業績陸續出現分化,有的企業開始大幅“省錢”,有的企業乘勢崛起,以強勢之姿斬獲Q1藥王,也有的企業聚焦創新,直言將在今年專注收購與合作。
那么,誰是一季度最靚的仔,誰又在臥薪嘗膽,即將分曉。
強生:下一個賽道來自“精分”?
4月15日,強生發布2025年Q1報,期間實現營收218.93億美元,同比增長2.4%,凈利潤達109.99億美元,同比激增237.9%,主要得益于創新藥業務的高利潤貢獻及成本控制優化。
作為MNC中業績成長風格偏穩健的類型,雖近來其面臨的市場動蕩更明顯,但強生的諸多行為也為行業書寫了新的生存模版。
Stelara之后,Guselkumab替補而上
“自免”作為強生業務中唯一負增長的板塊,其業績下滑主要源于核心產品Stelara(烏司奴單抗)的專利到期與生物類似藥競爭,期間Q1銷售額僅16.3億美元,同比暴跌34%。
不過好在,憑借Daratumumab等療法的優秀表現,整體上彌補了業績下行空間,至少目前而言,這款上市10年的產品依舊能打,憑借聯合治療,實現銷量的再次爬坡,令人驚喜。
而另一方面,自免領域中的Guselkumab憑借GALAXI和GTAVITI試驗的優異表現,皮下和靜脈注射均獲批CD適應癥,被譽為Stelara的接棒者,后續有望驗證。
下一賽道來著“精神健康”
4月9日,強生豪擲146億美元將Intra-Cellular拿下,不僅將盧美哌隆(Lumateperone)納入囊中,還因此掌握了一系列同類最優潛力的臨床階段管線,進一步豐富了其在精神健康領域的布局。
Lumateperone作為全球首個且唯一獲得FDA批準用于單藥治療和與鋰或丙戊酸鹽聯用治療雙相 I 型或 II 型障礙相關抑郁發作的藥物,被強生寄予厚望。同時,對于CNS領域蓬勃發展的未來,除強生之外,BMS、艾伯維等眾多MNC也同樣興趣盎然,均在該領域擁有不同程度的布局,儼然一副“精神健康”將是下一賽道的樣子。
羅氏:要做CVRM領導者
曾經腫瘤領域的不二強者,如今卻在重提“要做CVRM領導者”,究竟是腫瘤不香了,還是CVRM更有機會?
Vabysmo觸頂,Phesgo拾級而上
就現階段的羅氏而言,一方面Vabysmo的銷量增速逐漸觸頂,另一方面Rituximab、Atezolizumab、Pertuzumab等老牌新藥的銷量逐年下滑,羅氏想要續寫輝煌,如今只能寄希望于一系列新生代產品。
圖片來源:羅氏官網
目前來看,羅氏已上市產品管線中,共有四款產品最有希望承載這一重任,且在Q1季度中表現尤為亮眼:
Phesgo(乳腺癌):全球銷售額59.3億瑞士法郎(+52%),中國市場表現突出。
Vabysmo(眼病):銷售額破10億瑞士法郎(+18%),覆蓋所有主要市場。
Hemlibra(血友病A):11.65億瑞士法郎(+11%),美國、日本需求強勁。
Xofluza(流感):銷售額同比激增234%,日本市場貢獻顯著。
腫瘤之后,CVRM成為新的戰略
此次季報中,羅氏重點強調了其將成為CVRM領導者的偉大愿景,與之對應,羅氏現有管線中也明顯可看到“由腫瘤向CVRM轉移”的趨勢。
一方面,羅氏在Q1報中砍掉了部分腫瘤管線或適應癥方向,比如P-MUC1C-ALLO1(CAR-T細胞療法)、RG6315、Tiragolumab(食管癌適應癥);而另一方面,卻又緊急拿下諸多CVRM相關管線,比如減肥領域的Petrelintide、血友病的NXT-007以及阿爾茲海默癥的Petrelintide。
或許,對于羅氏而言,其對CVRM的熱情依舊,也更看好其未來前景。
默沙東:Sotatercept開始奮起
4月24日,默沙東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業績,期間營收155.29億美元,同比下降2%,其中,制藥業務收入136.38億美元,同比下降3%。
K藥增速首次下降
對于默沙東而言,在目前HPV疫苗趨勢不佳、磷酸西格列汀原研晶型專利的到期等因素影響下,就算是K藥等腫瘤新藥也難以挽回頹勢。
圖片來源:默沙東官網(點擊查看大圖)
2025年Q1季度,K藥實現銷售額72.05億美元,雖同比稍有增長(去年同期69.47億美元),但其環比增長卻首次出現了下滑趨勢(如上圖)。對此,默沙東針對K藥也開展了一系列聯用療法并取得不錯的進展,或有望一定程度上延續其生命周期。同時,默沙東Olaparib、Lenvatinib與Belzutifan等后繼者也在1季度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速減緩。
HPV疫苗危機將臨
自去年開始,隨著HPV疫苗整體市場環境、消費者需求疲軟、渠道庫存高以及更關鍵的中國本土HPV疫苗競品接連上市,默沙東于年初暫停向智飛生物發貨,本來預計在年中重新進行評估,但目前Q1報已明確今年大概率無法恢復發貨,這也就意味默沙東HPV疫苗從今年開始,將迎來誕生以來的最大生存危機。
數據來源:公開數據整理
據悉,默沙東針對HPV疫苗已撤回2030年銷售額達110億美元的目標,并調整市場策略。
Sotatercept奮起
當然,與兩大核心產品陷入增長危機的另一面,默沙東新生代產品接棒也在有序的推進中。
目前來看,Sotatercept以其領先的研發進展是最有希望的后繼者,其臨床研究療效驚艷,三期ZENITH研究中期分析因療效卓越提前終止,登頂NEJM,或可顛覆整個PAH治療格局,極具突破性意義。而市場層面,其上市首季銷售額就已達2.8億美元,大幅超出預期,未來可期。
輝瑞:“省錢計劃”再進一步
4月29日,輝瑞公司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業績,期間實現營收137億美元,同比下降8%(按固定匯率計算下降6%)。
四大領域穩固增長
后新冠時代以來,原則上投資者已不再關注新冠市場,而輝瑞也將重心放到了其更核心的四大領域(腫瘤、疫苗、罕見病與免疫),其一季度也各有斬獲。
腫瘤:Padcev(nectin-4 ADC)憑借肌肉浸潤性膀胱癌(MIBC)適應癥拓展,收入穩步增長(4.26億美元,+25%);Elrexfio(多發性骨髓瘤雙抗):Ⅲ期數據積極,有望年內提交上市申請。
疫苗:Abrysvo收入雖繼續下滑(1.31億美元,-9%),但新適應癥接連獲批,市場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。
內科與罕見病:針對轉甲狀腺素蛋白淀粉樣變性Vyndaqel,隨著接連在歐洲、中國等地獲批,其銷售額逐漸上漲(2021—2023年Vyndaqel全球銷售額分別為20.15、24.47、33.21億美元),期間營收再漲15%,成為階段增長主力。
免疫:針對斑禿的Litfulo,憑借其快速起效優勢,市場份額持續攀升。
“開源節流”同步推進
對于輝瑞而言,除了開源外,其同樣關注如何“節流”,期間通過嚴格的成本控制,也確實實現了盈利能力的逆勢提升,研發費用(R&D)和銷售管理費用(SG&A)同比均下降12%。
而值得注意的是,自2023年10月首次公布成本調整計劃以來,輝瑞已多次更新削減成本計劃,目前,削減成本總目標達77億美元,具體措施主要圍繞費用控制、研發重組與制造優化三大板塊推進。
阿斯利康:邁入管線爆發年“前夕”
4月29日,阿斯利康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業績。期間實現營收135.88億美元(固定匯率+10%),其主要源于腫瘤與生物制藥業務的雙位數增長驅動。
核心產品營收穩固
從具體的疾病領域來看,腫瘤的業績貢獻最大,期間營收56.43億美元,同比增長13%,占總業績42%!,其次是生物制藥業務與罕見病業務,分別貢獻56.31億美元與20.42億美元。
圖片來源:阿斯利康官網
具體產品層面,CVRM領域的Farxiga(達格列凈)以20.57億美元(+8%)的收入繼續穩坐阿斯利康最暢銷藥物頭把交椅;之后,腫瘤領域的Tagrisso(奧希替尼)和 Imfinzi(度伐利尤單抗)分別斬獲了16.79億美元(+8%)、12.21億美元(+16%),位居第二和第三名;此外,呼吸與免疫(R&I)領域,哮喘藥Tezspire(特澤利尤單抗)增長亮眼,2025Q1收入2.17億美元(+85%)。
圖片來源:阿斯利康官網
管線“爆發年”將近
除了上述已上市產品給阿斯利康帶來的顯著業績增長外,其首席執行官Pascal Soriot還言道,其增長勢頭將持續至2025年,形成前所未有的催化劑豐富期,換言之,2025年或將是阿斯利康的管線爆發年。
腫瘤領域:Claudin 18.2 ADC(AZD0901)、第四代EGFR-TKI(AZD3759)進入Ⅲ期臨床,瞄準奧希替尼耐藥后市場。
代謝領域:GLP-1/GIP雙靶點激動劑(AZD9550)二期數據亮眼,直指百億美元減重市場。
罕見病領域:C5補體抑制劑Ultomiris(10.2億美元,+19%)與Soliris(8.7億美元,+18%)驅動板塊收入增長28%,基因療法AZD2002(脊髓性肌萎縮癥)獲FDA突破性療法認定。
艾伯維:Humira的接棒者已出現
4月25日,艾伯維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業績報告,期間實現營收133.43億美元,同比增長8.4%(固定匯率增長9.8%)。
有目共睹,近幾年艾伯維Humira在迎來專利懸崖之后,其業績持續下滑,導致艾伯維整體免疫業務的增長基本維持個位數,但隨著最新Q1報發布,其免疫板塊業績增長曲線陡然拔高,以16.6%的增長幅度,向世人證明了“強者恒強”。
而這場增長背后,既是艾伯維多元化產品矩陣的助力,也體現了其前瞻性布局的重要戰略構想。
Skyrizi接棒,后繼者顯現
從整體業務板塊上看,艾伯維的營收主要集中于免疫、神經科學、腫瘤、美容、眼科以及其他六大類,其中免疫作為支撐性業務,占比最高,期間實現收入62.64億美元(+16.6%)。
而免疫領域中,Skyrizi與Rinvoq作為領域內銷售額增速最快的產品,也是目前最有希望接棒Humira(修美樂)的新生代重磅新藥。
Skyrizi(銀屑病/克羅恩病):收入34.3億美元,同比大增70.5%,穩居全球自免藥物TOP3。
Rinvoq(類風濕關節炎/GCA新適應癥):收入17.2億美元,增長57.2%,歐盟獲批巨細胞動脈炎(GCA)適應癥,市場空間進一步打開。
而神經科學與腫瘤領域,雖目前并非艾伯維的營收主力,但如Vrayla、Botox Therapeutic、Ubrelvy、Venclexta與Elahere也同樣擁有不錯的營收體量與增長速度,有望進一步填充其多元化產品矩陣。
很明顯,對于艾伯維而言,其目前首要任務一定是想方設法鞏固其“自免龍頭”的市場地位,延緩Humira的收入下滑與加速新生代品種的商業化放量同步進行,加速Rinvoq適應癥拓展,推動Skyrizi市場份額提升或是其今年的首要任務。
諾華:加速管線轉化
近日,諾華(Novartis)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業績,期間實現營收132.33億美元,按固定匯率計算同比增長15%。
從治療領域上看,諾華四大核心治療領域(心血管-腎臟-代謝、免疫、神經科學和腫瘤)均取得了穩定增長,收入分別是25.18億美元(+26%)、24.09億美元(+18%)、13.02億美元(+31%)和39.06億美元(+24%)。
心血管-腎臟-代謝領域期間營收25.18億美元(+26%),其中Entresto收入占比最高,銷售額達22.61億美元(+22%);Leqvio作為全球首個且唯一siRNA超長效降脂藥物,憑借其長效的給藥便利性,來銷售額高速增長,期間銷售額達2.57億美元(+72%),有望成為諾華心血管領域下一個“10億美元分子”。
免疫領域期間營收24.09億美元(+18%),其中IL-17A單抗Cosentyx(司庫奇尤單抗)銷售額達15.34億美元,同比增長18%,主要得益于化膿性汗腺炎(HS)適應癥在中美歐三地獲批;今年Cosentyx針對風濕性多肌痛(PMR)和巨細胞動脈炎(GCA)的Ⅲ期臨床研究也將公布結果。
神經科學領域期間營收13.02億美元(+31%),其中CD20單抗Kesimpta(奧法妥木單抗)收入8.99億美元,同比增長43%,這主要源于其用藥便利性方面的優勢,使多發性硬化癥患者可居家自行使用。
腫瘤領域期間營收39.06億美元(+24%),整體產品線表現突出,Pluvicto、Lutathera、Kisqali(乳腺癌)和Scemblix(白血病)銷售額分別為3.71億美元(+21%)、1.93億美元(+15%)、9.56億美元(+56%)與2.38億美元(+76%)。其中,核藥作為諾華優勢技術領域,近幾年Pluvicto與Lutathera的銷售額均在逐年增長,極大地推動了RDC領域的高速發展。
聚焦創新,加速管線轉化
本次Q1報中,諾華CEO Vas Narasimhan強調,公司將持續投入創新,重點布局三大領域:
擴大適應癥:如Cosentyx?(銀屑病藥)拓展至巨細胞動脈炎(GCA)、風濕性多肌痛(PMR)。
數字化與AI:加速臨床試驗效率,優化患者用藥體驗。
資本分配:2025年計劃斥資23億美元用于美國研發及產能。
禮來:以價換量成效顯著,局勢攻守易型
5月1日,禮來Q1報公布,得益于替爾泊肽糖尿病與減重兩者兩款劑型的銷量增長,期間實現營收127.3億美元,同比增長45%,是明星MNC企業中增速最快的企業。
細節上來看,禮來Q1報中除了上述業績數字外,還有不少戰略成就與未來規劃值得重點注意:
核心產品漸入佳境
隨著替爾泊肽在與司美格魯肽的角力過程中逐漸占據上風(非營收數據),在2型糖尿病市場層面,替爾泊肽的總處方量和新處方量份額分別達到39%和46%,正在逆轉司美格魯肽原有的統治地位;而在減重市場,替爾泊肽的總處方量和新處方量份額更是分別高居60%和74%,也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。
圖片來源:禮來官網
Mounjaro(替爾泊肽,2型糖尿病藥物):全球營收38.4億美元,同比增長113%,美國市場增長75%。
Zepbound(替爾泊肽,肥胖癥藥物):美國營收23.1億美元,去年同期為5.17億美元。
Verzenio(阿貝西利,乳腺癌藥物):全球營收11.6億美元,同比增長10%。
此外,在腫瘤與自免領域,如治療乳腺癌的CDK4/6抑制劑Verzenio、血液腫瘤的Jaypirca、Ebglyss、Kisunla也同樣有著不錯營收數據,整體核心產品營收漸入佳境。
以價換量,成效顯著
在此次禮來業績報告中,其還重點量化了其關鍵產品的價格與銷量關系,彰顯了現階段禮來以價換量的整體態勢,以及其初步成效。
數據來源:公開數據整理(點擊查看大圖)
其中,美國市場對量價趨勢最為明顯,從2024年第一季度開始,其藥品單價降價幅度逐漸擴大,與之相對的,其產品整體銷售額卻也明顯增長,而未來,隨著越來越多GLP-1類新藥的上市,其產品量價趨勢也或將繼續延續。
目前,禮來的未來戰略很明顯正在向著替爾泊肽等核心產品傾斜,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David表示,2025年將加速替爾泊肽的全球生產投資,計劃新建四座設施以滿足需求。
諾和諾德:斬獲Q1藥王
2025年5月7日,諾和諾德發布了2025年一季度業績,期間實現營收780.87億丹麥克朗(約119億美元,當前匯率換算),同比增長18%。
圖片來源:諾和諾德官網
不出預料,糖尿病業務仍是諾和諾德最主要的收入板塊,期間銷售額達550.44億丹麥克朗(約83.89億美元),同比增長8%,其主導原因為GLP-1類產品與胰島素增長驅動。
Rybelsus(降糖口服版):56.95億丹麥克朗(約8.68億美元),同比增長13%。
Ozempic(降糖注射版):327.21億丹麥克朗(約49.87億美元),同比增長15%。
肥胖業務作為諾和諾德主要的業績增長來源,2025年第一季度共實現營收184.24億丹麥克朗(約合25.98億美元),增長65%,其主要原因在于Wegovy逐漸替代 Saxenda成為下一代減重網紅產品。
Wegovy(減重版):173.6億丹麥克朗(約26.46億美元),同比增長83%。
綜合來看,「司美格魯肽」第一季度共創收569.34億丹麥克朗(約80.11億美元,+31%),整體上高于禮來的替爾泊肽(61.50億美元)和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(72.05億美元),暫居2025年營收“藥王”。
目前,圍繞其「司美格魯肽」系列產品,諾和諾德也在不斷推進諸多相關項目,比如口服Semaglutide(25 mg)用于肥胖癥治療已提交美國FDA進行監管審查,有望進一步拓展GLP-1減重賽道。
圖片來源:諾和諾德官網
但與此同時,諾和諾德也在其Q1報中宣布終止了其口服Semaglutide的每周一次版本,足見強如諾和諾德在GLP-1產品方面也面臨諸多荊棘。
BMS:更專注于收購或合作
4月24日,BMS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業績,期間實現總收入112億美元,同比下降6%(按固定匯率計算下降4%)。
早些年,BMS將其在售產品逐漸區分為“增長組合”和“傳統組合”,而這一劃分概念的出現,其背后也正是BMS優化成本、提升銷量的關鍵所在,而如今看來,其業務轉型的步伐也確實越發穩健。
增值組合驅動增強
BMS的增長組合主要包括一系列創新藥產品,比如Opdivo、Reblozyl、Cobenfy 和Sotyktu等。
Opdivo期間全球收入22.7億美元(+9%),這主要源于其與Yervoy的聯合療法獲FDA兩項新的適應癥(肝細胞癌和結直腸癌),進一步拉高了市場天花板。
Reblozyl實現營收入4.8億美元(+35%)成為血液疾病領域的重要增長點。
Breyanzi(細胞療法)收入2.6億美元(+146%)。
Camzyos收入1.6億美元(+89%)。
整體上來看,BMS的增長組合產品上升趨勢明顯,在整體戰略中的地位也有著明顯的提升,預計后續BMS的核心發展將主要圍繞這一板塊進行。
傳統組合產品承壓
與增長組合明顯不同,BMS將系列正逐步走向專利到期的邊緣,面臨仿制藥競爭的壓力的老牌藥物劃入了“傳統組合”,而這一系列產品雖產品增速不夠明顯,但其營收體量卻明顯更大。
抗凝藥Eliquis(阿哌沙班)收入35.7億美元(-4%),主要因美國市場銷量下滑。
多發性骨髓瘤藥物Revlimid(來那度胺)收入9.4億美元(-44%),仿制藥沖擊持續。
除此之外,Pomalyst(泊馬度胺)、施達賽(達沙替尼)及凱素(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)等產品也面臨專利到期風險,銷售額均呈現同比下降趨勢。
專注收購與合作
對于BMS而言,盡管表面上看其“增長組合”趨勢良好,但其仍面臨不少挑戰,面對同質化嚴重的新藥研發市場,其原有增長目標已有所推遲。BMS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r Boerner在一季度電話會議上坦言,2025年BMS將更加聚焦管線交易與合作,把業務發展列為BMS 2025年的首要“資本分配重點”,將專注于通過收購或合作實現“增長”機會。
小結
總體上而言,2025年1季度MNC藥企的整體表現良好,各企業間雖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與新發困難,但均從戰略層面推進了諸多應對措施,且成效顯著。
但對于整個行業中,全球制藥行業面對的專利集中到期、政策監管趨嚴及同質化競爭加劇的背景卻仍在繼續,MNC企業對此的戰略調整方向也不一而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