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榮昌生物宣布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下發的《藥品專利權期限補償審批決定》,稱其核心產品泰它西普注射液獲1827天專利補償,保護期從2027年6月15日延長至2032年6月15日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是我國2021年新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》(下稱《專利法》)實施以來,藥品行業又一個達成“頂格補償”的案例。
制度突破
自2021年6月1日起,我國新《專利法》生效,其中增加了關于藥品專利權期限補償的條款。《專利法》第四十二條第三款規定:為補償新藥上市審批占用的時間,對在中國獲得上市許可的新藥相關發明專利,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專利權人的請求給予專利權期限補償。補償期限不超過五年,新藥批準上市后總有效專利權期限不超過十四年。
新藥從專利申請到上市平均耗時超十年,而普通專利保護期僅二十年,導致實際市場獨占期大幅縮水。以貝達藥業1類新藥恩沙替尼為例,歷經13年研發于2020年11月上市,其化合物專利2031年到期,上市后剩余有效專利期將近11年。如果該藥能夠被納入專補期限補償的適用范圍之內,市場獨占期將被延長。更早上市的西達苯胺(2015年1月獲批),其化合物專利(ZL03139760.3)原定于2023年到期,上市后實際保護期僅8年,成為制度落地前的典型困境案例。
藥品專利權期限補償制度直擊行業痛點,核心價值在于破解藥品研發周期長、審批流程復雜導致的專利保護期損耗這一特殊時間困境。
2025年6月,榮昌生物泰它西普注射液的核心專利《優化的TACI-Fc融合蛋白》(ZL200710111162.2)獲國家知識產權局1827天(近5年)專利補償,保護期從2027年6月15日延長至2032年6月15日,覆蓋系統性紅斑狼瘡、重癥肌無力等關鍵適應癥的市場獨占期。
此前,正大天晴/康方生物的派安普利單抗注射液用于肺癌治療的專利(ZL201610705763.5)獲140天補償期,從2036年8月23日延至2037年1月10日。
藥品專利權期限補償在保障創新藥企研發動力的同時,也可能因延緩仿制藥上市而增加患者用藥負擔。為此,相關專利法規明確提出,僅未獲補償的專利可申請延期,同一藥品涉及多項專利時僅限選擇一項延長,單一專利覆蓋多種藥品時僅能針對一種藥品申請。這些規定既避免創新藥企重復獲取專利期限補償,也防止保護期過度延長。
專利保護期延長制度起源于美國1984年頒布的《藥品價格競爭與專利期限補償法案》,又稱《Hatch-Waxman法案》。隨后,日本、韓國、歐盟、加拿大等多個國家或地區也相繼建立了類似制度,以補償創新藥審批過程占用的時間導致的專利保護期損失。
各國之間的藥品專利補償期限的補償期差異較大。在中國和美國,專利補償期限不能超過5年,并且總專利期限不能超過14年。歐盟同樣規定補償期不能超過5年,但首次獲批藥品的總專利期限可延至15年。
全球首個
泰它西普為何能獲得五年的藥品專利權期限補償?
泰它西普是全球首個BLyS/APRIL雙靶點融合蛋白創新藥,采用人跨膜激活劑及鈣調親環素配體相互作用因子(TACI)受體胞外域與人免疫球蛋白G(IgG)的Fc段融合結構,通過同時抑制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(BLyS)和增殖誘導配體(APRIL)的過度表達,從源頭阻斷異常B細胞的分化成熟,從而降低自身免疫應答。這種“雙管齊下”的作用機制,在提升治療有效性的同時顯著優化了藥物安全性,為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帶來突破性解決方案。
2021年3月,泰它西普獲國家藥監局批準用于中重度系統性紅斑狼瘡(SLE)治療,成為全球首款針對SLE的雙靶點生物制劑。關鍵性臨床數據顯示,泰它西普高劑量組治療48周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反應指數(SRI)達79.2%,較安慰劑組(32.0%)顯著提升。泰它西普于2022年底納入國家醫保目錄。
2024年7月,泰它西普獲批第二個適應癥,用于類風濕關節炎治療,進一步拓寬在自身免疫疾病領域的應用場景。
2025年5月,泰它西普斬獲其第三個適應癥,獲國家藥監局批準,與常規治療聯合用于抗AChR抗體陽性的成人全身性重癥肌無力(gMG)患者,成為全球首個治療重癥肌無力的BLyS/APRIL雙靶點生物藥。
在2025年美國神經病學會年會(AAN)披露的3期臨床數據顯示,治療24周后,98.1%患者的重癥肌無力日常活動評分(MGADL)改善≥3分,87%患者的定量重癥肌無力評分(QMG)改善≥5分,療效優勢顯著。
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,全球MG患者約120萬人,中國占22萬。中國重癥肌無力市場規模預計從2020年的0.46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2.5億美元。
目前國內已上市的治療重癥肌無力的創新藥主要由跨國藥企提供,例如阿斯利康的依庫珠單抗和瑞利珠單抗、優時比的羅澤利昔珠單抗,以及再鼎醫藥從Argenx引進的艾加莫德。泰它西普獲批全身性重癥肌無力適應癥,不僅填補了國產創新藥在該領域的空白,其雙靶點機制更有望改寫治療格局。
此外,重癥肌無力適應癥已獲國家藥監局突破性治療品種、優先審評資格,及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與快速通道認定。
榮昌生物正持續開發泰它西普的IgA腎病、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、原發性干燥綜合征、多發性硬化等多個適應癥,其中IgA腎病與干燥綜合征適應癥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申報上市。海外多中心關鍵3期臨床研究同步推進。
2024年泰它西普實現營收9.77億元,同比增長94.87%,展現出強勁的市場增長動能。
增強議價籌碼
榮昌生物2024年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-2.54億元,對仍在虧損中奮戰的榮昌生物而言,五年專利延期如同注入一劑強心針。
泰它西普原專利2027年到期,可能導致仿制藥在2028年上市,而將國內專利獨占期延長至2032年,泰它西普將多享有五年無仿制競爭的黃金銷售期。參考2024年泰它西普近10億營收和94.87%的增速,未來五年獨占期內泰它西普累計銷售額可能突破百億規模。這將顯著改善公司現金流狀況,支持其龐大的研發管線。
榮昌生物2024年總營收17.17億元,同比增長58.54%,主要由泰它西普和另一款新藥維迪西妥單抗驅動。
專利期限延長至2032年,不僅為泰它西普在國內市場構筑了更堅實的護城河,更通過強化知識產權價值,顯著提升國際合作中的議價能力。
目前,泰它西普治療重癥肌無力(gMG)適應癥的美國III期臨床試驗正在推進,并且該適應癥2022年獲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,在美國上市后可享受7年市場獨占期。
2024年3月,泰它西普治療干燥綜合征的適應癥獲美國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,目前該適應癥全球尚無生物制劑獲批上市。
在歐洲及東南亞等地區,專利期限的延長為技術授權合作提供了更穩定的商業化周期預期。
專利保護期延長至2032年可確保合作伙伴在更久的時間內獲取投資回報,降低仿制藥競爭風險,增強海外合作伙伴對產品生命周期的信心。
榮昌生物透露,在第62屆歐洲腎臟病學會年會(ERA)期間,多家跨國藥企BD負責人主動接洽,圍繞泰它西普的國際授權、技術合作等商業化路徑展開深度磋商。
結語
截至2025年,泰它西普在中國已獲批系統性紅斑狼瘡、類風濕關節炎和重癥肌無力三大適應癥,2024年銷售額達9.77億元,同比增長94.87%。專利保護延長至2032年,不僅為公司鎖定百億級市場空間,更使其在海外授權談判中獲得關鍵籌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