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NEJM重磅發布康諾亞BCMA/CD3雙抗CM336治療難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(AIHA)的突破性數據,療效顯著持久。這不僅是對其創新實力的有力明證,更與王牌CM310的快速商業化形成合力,強勢支撐其沖刺中國自免之王。
BCMA/CD3雙抗自免新藍海
以T細胞重定向為核心機制的雙特異性抗體技術,在血液腫瘤領域已取得顯著突破。其中,BCMA/CD3雙抗通過其獨特的雙重抗原結合能力,有效引導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(CTL)靶向殺傷腫瘤細胞。全球范圍內已有強生的特立妥單抗(Teclistamab)和輝瑞的埃納妥單抗(Elranatamab)兩款藥物獲批用于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(RRMM),前者更于2024年6月登陸中國市場,強生對其銷售峰值預期超過50億美元,充分印證該靶點在血液腫瘤領域的巨大價值。
圖1 Teclistamab作用機制
圖片來源:參考資料[1]
當治療潛力跨越疾病邊界,自免疾病這片廣闊市場正成為BCMA/CD3雙抗的下一個戰略藍海。B細胞功能異常是眾多自免疾病的核心發病機制。CD3作為T細胞受體復合物的關鍵亞基,其缺陷已被證實與SLE等疾病密切相關。而BCMA作為漿細胞的重要表面標志物,自然成為清除致病性自身抗體產生源頭的理想靶點。
表1 BCMA/CD3雙抗自免管線
數據來源:藥智數據、公開資料整理
2024年9月,強生Teclistamab在一名重癥SLE患者治療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,為這一理論提供了令人振奮的臨床驗證。經Teclistamab治療的患者體內B細胞和漿細胞被迅速清除,伴隨蛋白尿顯著下降,實現了不依賴藥物的完全緩解。該藥物在其他難治性自身免疫病患者中也顯現顯著療效,初步揭示了BCMA/CD3雙抗重塑自免治療格局的潛能。
更為關鍵的是,國際資本對國產BCMA/CD3雙抗的青睞,進一步佐證了自免方向的巨大潛力與商業價值。
2024年9月,岸邁生物將其BCMA/CD3雙抗EMB-06的全球權益授予Vignette Bio,交易首付款及股權對價達6000萬美元,潛在里程碑付款更高達5.75億美元;
2024年11月,維立志博則憑借其創新性的CD19/BCMA/CD3三抗LBL-051,與Aditum Bio共同創立Oblenio Bio公司并獲得資金支持以加速臨床推進;
2024年11月,康諾亞亦與Platina Medicines達成協議,授予后者CM336海外權益,獲得1600萬美元首付款及最高6.1億美元里程碑款。
這些高價值的跨境合作,無一不彰顯出BCMA/CD3雙抗正迅速向自免這一更為廣闊的“新藍海”擴展。
下一代自免拳頭產品
康諾亞正依托CM310的快速商業化及差異化管線的加速推進,構建下一代自免“拳頭產品”。
其中,其自免“王牌”產品CM310(司普奇拜單抗)已實現國產重大突破并展現持續擴展潛力。作為國產首款、全球第二款獲批的IL-4Rα單抗,CM310精準對標全球自免“新王”度普利尤單抗(Dupixent)。度普利尤單抗2024年高達141.79億美元的銷售額及其“一藥多癥”的成功策略,強有力印證了IL-4Rα靶點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成長性。
CM310正快速復制這一成功路徑。自2024年9月成人特應性皮炎(AD)首次獲批后,僅半年內又相繼斬獲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(CRSwNP)和過敏性鼻炎適應癥。其青少年AD及哮喘適應癥已處于III期臨床,未來適應癥的持續拓展將為產品的長期市場放量提供堅實保障,使其成為支撐康諾亞自免版圖的核心增長動力源。
圖2 CM336臨床數據
圖片來源:參考資料[3]
此外,作為康諾亞自研的BCMA/CD3雙抗,CM336通過其獨特機制橋接T細胞與表達BCMA的靶細胞,激活T細胞介導的特異性殺傷。2025年6月,其治療難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(AIHA)的突破性案例榮登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》(NEJM)。研究顯示,兩例經歷多線治療(包括CD19 CAR-T)后復發的患者,經CM336挽救治療快速達到緩解并維持療效超6個月,安全性良好。其海外合作伙伴Ouro Medicines計劃2025年下半年啟動相關臨床研究,國際化進程同步加速。
圖3康諾亞自免領域在研管線
圖片來源:參考資料[4]
除核心產品與突破性療法外,康諾亞在自免領域多個早期管線同樣值得期待。TSLP單抗CM326于2024年5月啟動治療CRSWNP的II期臨床研究,臨床進度為國產第一梯隊;TSLPxIL-13雙抗CM512目前正處于AD適應癥I期臨床進行中,探索雙靶點協同效應;CM313作為國產首款獲批臨床的CD38單抗,其在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(ITP)的I期數據已顯示良好療效與安全性,目前正處于臨床II研究階段。
引領NewCo出海新風潮
在創新藥企尋求國際化突圍的征途中,NewCo模式正成為關鍵突破路徑。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至少六家本土企業已采用此策略出海。NewCo模式不僅為中國Biotech在MNC嚴苛引進標準之外開辟了獲取現金流的途徑,支持研發,同時幫助分散本土藥企風險。面對國內對資金、技術、市場的需求以及外部激烈競爭與融資壓力,NewCo為中國創新藥國際化開辟了全新路徑。
在這一探索浪潮中,康諾亞以其彪炳的戰績,當仁不讓地站上了引領者的位置。短短一年余,康諾亞以NewCo模式四度揚帆出海,交易總額逼近17億美元。
圖4中國藥企NewCo模式出海交易
圖片來源:參考資料[5]
具體來看,2024年7月,將雙抗新藥CM512、CM536大中華區外權益授予與奧博資本共建的Belenos;同年11月,BCMA/CD3雙抗CM336成功牽手Platina;2025年1月,更將靶向CD38的潛在同類最優單抗CM313授權給與貝恩等共同創立的Timberlyne,并成為其最大股東;幾乎同期,與諾誠健華攜手將CD20×CD3雙抗CM355(ICP-B02)的非腫瘤全球及亞洲外腫瘤權益授予Prolium。
這四次密集而成功的出海實踐,清晰勾勒出康諾亞的戰略布局。
首先,是憑借前沿創新的產品矩陣搶占高地。在康諾亞出海的四款產品中,三款為技術壁壘高、前景廣闊的雙抗,強勢占據2024年以來中國雙抗NewCo出海產品的半壁江山。另一款CD38單抗CM313則突破傳統血液瘤框架,前瞻性地布局于自免領域,展現出成為“Best-in-class”的顯著潛力;
其次,是其敢于并善于在早期階段實現價值全球化。CM536處于臨床前,CM512在申報臨床階段,CM336及CM355處于I/II期,CM313推進至II期。合作伙伴愿意在如此早期押注康諾亞,既是對其科研創新“硬實力”的高度認可,亦彰顯了公司國際化戰略的前瞻眼光;
最后,康諾亞通過這種“深度捆綁、主導進程”的NewCo模式,確保了其對創新管線全球命運的影響力,同時實現了資源配置與國際化效率的最優化。
結語
康諾亞手握“硬核”產品,加速管線布局,問鼎“中國自免之王”勢不可擋。